分析

案例题 某公共建筑工程,建筑面积 22000m2 ,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层高 3.2m,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大堂一至三层中空,大堂顶板为钢筋混凝土井字梁结构。某施工总承包单位承担施工任务。
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生了下列事件:
事件一:项目部编制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文件中,仅包含有重大危机源的辨识、重大危险
源的管理、工厂选址和土地使用规划等内容,调查组要求补充完善。
事件二:基础工程施工完成后,在施工总承包单位自检合格、总监理工程师签署“质量控制
资料符合要求”的审查意见基础上,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施工单位质量部门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进行了分部工程验收。
事件三:主体结构施工至八层时,项目部在例行安全检查中发现五层楼板有 2 处(一处为短边尺寸 200mm 的孔口,一处为尺寸 1600*2600mm 的洞口)安全防护措施不符合规定,责令现场立即整改。
事件四: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在基坑
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在 60m2 的木工棚内配备了 2 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消防检查时对此提出了整改意见。
事件五:脚手架按东、南、西、北四个立面分片进行拆除,先拆除南北面积比较大的两个立
面,再拆除东西两个立面。由于架子不高,同时为了快速拆除架体,工人先将连墙件挨个拆除后,再一起拆除架管。拆除的架管、脚手板直接顺着架体溜下后斜靠在墙根,等累积一定数量后一次性清运出场。项目部队双排脚手架在基础完成后、架体搭设前,搭设到设计高度后,每次大风、大雨后等情况下均进行了阶段检查和验收,并形成了书面检查记录。
【问题】
1.事件一中,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还应有哪些组成部分
2.事件二中,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是否妥当?说明理由。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哪些人员?
3.针对事件三中五层楼板检查所发现的孔口,洞口防护问题,分别写出安全防护措施。
4.事件四中存在哪些不妥之处?并分别给出正确做法。
5.指出事件五中脚手架还有哪些情况下也要进行阶段检查和验收?

正确答案
1.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还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重大危险源的评价
(2)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
(3)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4)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2.(1)施工总承包单位项目经理组织基础工程验收不妥当。理由:应由总监理工程师组织基础工程验收。
(2)本工程地基基础分部工程验收还应包括的人员: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
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勘察单位项目负责人、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等。
3.(1)短边尺寸 200mm 的孔口安全防护措施:用坚实的盖板盖严,盖板要有防止挪动移位的固定措施。
(2)尺寸 1600*2600mm 的洞口安全防护措施:四周必须设防护栏杆,洞口下张设安全平网防护。
4.不妥之处一:项目经理部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进行施工;
正确做法:施工组织设计要有消防方案及防火设施平面图,并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监督机关
审批或备案。
不妥之处二:在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东西向距离 120m,加上基坑工作面、支护等距离,临时消火栓间距超过东西向距离 120m。
正确做法:东西向增设 1 个临时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距拟建房屋不小于 5m,不大于 25m,距路边不大于 2m。
不妥之处三:在 60m2 的木工棚内配备了 2 只灭火器;
正确做法:在 60m2 的木工棚内至少配备 3 只灭火器,因为临时木工间、油漆间、木机具间等,
每 25m2 必须配备一只灭火器。
5.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应在下列阶段进行检查,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不合格应进行整改,整改合格后方可使用:
(1)基础完工后及脚手架搭设前;
(2 )首层水平杆搭设后;
(3 )作业脚手架每搭设一个楼层高度;
(4 )悬挑脚手架悬挑结构搭设固定后;
(5) 搭设支撑脚手架,高度每2~4 步或不大于6m 。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刷题小程序
建筑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
热门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