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测量人员从进场测设到形成细部放样的平面控制测量成果需要经过的主要步骤有:
(1)先建立场区控制网;
(2)分别建立建筑物施工控制网;
(3)以平面控制网的控制点为基础,测设建筑物的主轴线;
(4)根据主轴线再进行建筑物的细部放样。
2.
事件二中的不妥之处和正确做法分别如下:
不妥之处一:编制防火设施平面布置图后立即交由施工人员按此施工;
正确做法:防火设施平面图应按照有关规定报公安监督机关审批或备案后,再交由施工人员按此施工。
不妥之处二:基坑上口周边四个转角处分别设置了临时消火栓;
正确做法:基坑东西向两侧各增设1个临时消火栓,任意两消火栓间间距不大于120m。
不妥之处三:在60m2的木工棚内配备了2只灭火器及相关消防辅助工具;
正确做法:在60m2的木工棚内应配备3只灭火器。
3.
事件三中在节水方面应提出的主要技术要点有:
(1)施工中采用先进的节水施工工艺。
(2)现场搅拌用水、养护用水应采取有效的节水措施,严禁无措施浇水养护混凝土。
(3)现场机具、设备、车辆冲洗用水必须设立循环用水装置。
(4)项目临时用水应使用节水型产品,对生活用水与工程用水确定用水定额指标,并分别计量管理。
(5)保护地下水环境。
(6)采用隔水性能好的边坡支护技术。
(7)基坑降水尽可能少地抽取地下水,并视情况进行地下水回灌。
(8)避免地下水被污染。
4.
事件四中,《施工升降机检查评分表》检查项目包括:
(1)安全装置、(2)限位装置、(3)防护设施、(4)附墙架、(5)钢丝绳、滑轮与对重、(6)安拆、验收与使用、(7)导轨架、(8)基础、(9)电气安全、(10)通信装置。
5.
事件五中,导致地面局部下沉的原因有:
(1)土的含水率过大或过小;
(2)填方土料不符合要求;
(3)碾压或夯实机具能量不够,达不到影响深度要求;
(4)回填土每层铺筑厚度过大;
(5)回填后立即浇筑地面混凝土面层,未经历回填土稳定、沉降的过程。
处理方案中的主要步骤如下:
(1)凿开地面混凝土面层;
(2)将不合格的土料挖出,晾晒或掺入石灰(或水泥、碎石等);
(3)达到含水量要求后,重新分层夯实;
(4)夯实后间歇一段时间,待回填土稳定后,再次夯实;
(5)重新浇筑地面混凝土面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