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碳"的内容标准为:认识氢、碳、氧、氮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常见元素。
材料二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内容如下。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墨(用炭黑等制成)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损坏,这是为什么呢?

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碳受日光照射或与空气、水分接触,都不容易起变化。如果温度过高,碳的活泼性又如何呢?
1.碳与氧气的反应
你还记得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吗?当木炭充分燃烧时,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当碳燃烧不充分的时候,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

2.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6-2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如图6-9)。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趋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使用酒精喷灯)

加热混合物几分钟。然后先撤出导气管,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并分析。

材料三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学过固体加热基本实验操作、二氧化碳气体检验、化学方程式等内容。
要求:
(1)写出材料二中实验过程及分析。(4分)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学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26分)

正确答案
(1)黑色的粉末逐渐变为红色,且产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的还原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实验验证,分析对比等,掌握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等的重要手段。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理解结构,性质,用途三者间的辨证关系,证明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培养学生归纳整理,寻找规律的能力。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与思维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多媒体展示水墨字画与钻石,并提出问题:古代一些书法家、画家用墨写字作画,我们知道墨的主要成分是碳黑,这些字画历经千百年,但墨迹依然清晰不变,又如由金刚石琢磨而成的钻石,经风吹,日晒,雨淋仍不发生变化。这体现了碳的哪些性质呢?导入教学内容。
(二)新授
教师提问:能否从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来分析为什么碳单质在常温下具有较为稳定的化学性质?
学生组内讨论,尝试从碳的原子结构推断其稳定的原因。
教师提问:木制的电线杆在埋入地下前,将其表面烧焦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组内探讨,总结:是为了使木材表面形成焦炭,其化学性质在常温下比较稳定,不易和其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使电线杆即使埋在地下的部分也不易腐烂。
教师引出碳的第一个化学性质——稳定性
教师提问:教师多媒体展示冬天取暖过程中煤气中毒的短视频,提出问题,上述的反应原理是什么?怎样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学生总结出碳在氧气充足和氧气不充足时反应的方程式,对碳的可燃性进行初步认识。并通过对预防煤气中毒的分析,让学生初步对燃料的燃烧安全有一定的认识。
【演示实验】教师演示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装置、操作及实验现象。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实验的操作步骤,并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分析。实验后教师进行请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
教师介绍还原反应、还原性等概念,并对碳的还原性进行进一步的介绍。
教师展示单质碳在冶金工业中的应用资料卡片,辅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碳的还原性应用。
(三)巩固小节
教师通过习题的方式检测学生对于本节内容的掌握情况,并请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布置作业
教师请学生在课后通过查询资料的形式,了解碳的化学性质的应用。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化学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天然材料都是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 B FeCl3可人可以用作止血剂,是因为Fe3+具有氧化性 C 用米汤可以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 D 造成光化学烟雾的是SO2
查看
单选
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锂电池研究方面做出科学贡献的三位科学家,下列关于锂离子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目前普通汽车的启动电瓶完全可以用锂离子电池替代 B 锂离子电池工作时,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返嵌入和脱嵌 C 锂离子电池***毒物质,废弃时可以与普通垃圾放在一起 D 锂离子电池的优势之一是比能量(单位质量释放的能量)低
查看
单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24K黄金中金的理论纯度为10%,则18k金的质量分数为75% B 常温下,将10g草酸晶体加入9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方数为10% C ***以任何比例混合,只要总物质的量一定,燃烧消耗O2总量不变 D 26g金属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生成2gH2该混合物可能由Zn和Fe组成
查看
单选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只发生了物理变化. B “日照澄州江雾开”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中有丁达尔效应存在 C “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紫烟”是指香炉中香烛燃烧产生的烟 D “绿蚁新酷酒,红泥小火炉”,在酿酒过程中,葡萄糖主要发生了水解反应
查看
单选
用如下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腐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棒电极反应式是2H++2e=H2 B X是锌棒,将K与N连接,X棒电极反应式是Zn-2e-=Zn2+ C X是锌棒,将K与M连接,是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可减缓铁的腐蚀 D X是碳棒,将K与N连接,是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可减缓铁的腐蚀
查看
单选
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把当时已知元素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了排列,并预测了两种未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位置,得到原始的元素周期表,其部分内容如下图
A 元素甲的单质熔点较低 B 元素乙的原子序数为32 C C原子半径比较:乙>甲>Si D 元素乙位于现行元素周期表第四周期第IV主族
查看
单选
孔雀石绿可用作染料和杀菌剂,具有较高毒性,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孔雀石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孔雀石绿属于*** B 孔雀石绿有毒是因为其含有大量重金属 C 孔雀石绿所有苯环上的一氯取代物共有5种 D 1 mol孔雀石绿最多可以和6 mol H2发生加成反应
查看
单选
设N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4.6g N,与足量O2反应后的产物中含离子数目为0.3NA B B常温常压下,46g有机物C2H2O中含有极性键的数目为*** C 25°C时,1LpH=12的Ba(OH)溶液中含有的OH数目为0.02N D 标准状况下,2.24L Cl2通入足量H2O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查看
单选
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科学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 B 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 可用金属在溶液中失去电子的难易来衡量其金属性强弱 D 可用金属标准电极电势的大小来判断其金属活动性顺序
查看
单选
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给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也带来了较大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应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 B 化学实验史的教学价值不大,教学中应尽量少用 C 应把化学学科前沿知识和新技术应用到所有化学实验教学中 D 原有的经典化学实验过于陈旧,应努力把它们改造为微型探究实验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化学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