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材料1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关于“溶解度”的内容标准为: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
材料2 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溶解度的内容如下: 溶解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室温下,20mL水中所能溶解的氯化钠或硝酸钾的质量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就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例如,在2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说在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资料卡片

材料3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等相关知识。请回答25-25题
要求:
(1)请分析“溶解度”内容的特点及其在中学化学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6分)
(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溶解度”内容的教学设计,请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
(不少于300字)。(24分)

正确答案
(1)第一、【实验9-5】和【实验9-6】能够建立教学逻辑体系。首先,通过【实验9-5】和【实验9-6】来讨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并结合实验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然后,结合【实验9-6】中硝酸钾晶体的析出介绍了结晶现象。最后,结合【实验9-5】【实验9-6】,总结了在一般情况下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关系及结晶的方法。
第二、【实验9-5】和【实验9-6】能够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其中【实验9-5】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溶质溶解是有限度的,而【】实验9-6】能够说明温度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影响。
第三、实验教学符合新课标的探究理念,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实验探究,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进一步提升探究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说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并理解其含义,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2.通过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液相互转化条件”的探究,加深对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区分,加强对知识的迁移,达到学以致用。
3.在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过程中,感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体会化学与社会生产生活有较强的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含义。
【难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自主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生活导入
教师提问:日常生活中在水中不断的加入糖会有什么现象产生?为什么会出现不再溶解的现象?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指导学生进行实验9-5、9-6实验。要求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会产生什么现象?
学生实验:按照活动小组,根据任务安排进行动手实验。
教师总结:结合上述实验现象,总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师提问:请学生根据对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含义的理解,对上述实验中溶液的状态试着举例说明。
学生回答: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全部溶解。等溶解后,再加5g氯化钠,搅拌,氯化钠只有部分溶解,此时是饱和溶液。然后再加入15mL水,因为又能继续溶解氯化钠,所以此时为不饱和溶液。
教师提问: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相互转化的方法?
学生回答: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①加入溶质;②降温;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以①增加溶剂;②升温。
教师说明:只有指明“在一定量溶剂里”和“在一定温度下”,溶液的“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三)拓展提升
提出问题:在大箩卜上挖一个孔,向其中注入饱和食盐水,一段时间将食盐水倒出来,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在倒出的溶液中还可以溶解少量食盐。这说明( ).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C.原溶液中溶剂多了 D.原溶液中溶质少了
【答案】AC。
(四)小结作业
学生总结归纳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表述学习心得。
作业:思考“某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单选题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条件下能大量共存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W都是短周期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半径:Z > W > Y B 若Y、W 的质子数之和大于23,则Z的氧化物是碱性氧化物 C 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与Y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混合后有气体放出,则W的气态氢化物易被氧化 D 若X能与氢形成两种常见的液态化合物,则W单质溶于水所形成的溶液具有漂白性
查看
单选
用铂作电极电解某金属化合物( XCl2)溶液,当收集到1.12L氯气时(标准状况),阴极增重3.2g,则该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 24 B 56 C 64 D 65
查看
单选
人类生活离不开盐,下列有关生活中常见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公路上的积雪可用含盐的融雪剂来处理 B 水果可用稀硫酸铜溶液清洗后直接食用 C 碳酸氢钠可用于制作糕点,使其蓬松 D 碳酸钙可用于防治骨质疏松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下列化学史实表述符合事实的是( )。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由意大利科学家阿伏加德罗测定出来的 B 拉瓦锡发明了天平,并把它广泛应用于测量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 C 化学家范特霍夫提出碳四面体构型学说,成功解释了有机化合物旋光异构现象 D 道尔顿最先提出原子的概念,创立了科学的原子论
查看
单选
人体在进行无氧运动时,体内的葡萄糖会转化成乳酸,乳酸的结构简式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葡萄糖和乳酸所含官能团相同 B 乳酸能发生催化氧化、取代和加成反应 C 向葡萄糖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铜悬浊液,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D 乳酸能和碳酸氢钠或钠反应放出气体
查看
单选
“通过实验事实了解碳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该目标属于( )。
A 认知性目标 B 技能性目标 C 体验性目标 D 表现性目标
查看
单选
在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教师通过提供化学史料和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概括、综合等一系列活动, 最后得出质量守恒定律。该教学方法属于( )。
A 程序教学法 B 探究教学法 C 暗示教学法 D 范例教学法
查看
单选
化学教师的板书应该科学规范,下列化学名词书写正确的是( )。
A 木碳、活性炭 B 法码、钳锅 C 苯酚、硝基苯 D 油酯、乙酸乙酶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化学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