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分析题 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金属铝”课堂教学实录片段。
教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了生活中铝制品能够“安然无恙”的原因是……
学生:生成了致密的氧化膜。
教师:其实不仅是铝,大多数金属在空气中都易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物,只是有的氧化物疏松,有的致密。我们来看两幅图片,一幅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另一幅是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那么铝能不能在空气中燃烧呢?
学生:应该会吧。
教师:那么你们有没有办法,让铝在空气中燃烧起来呢?
学生:(无人能回答)
教师:怎样能做到呢?同学们肯定有想法吧,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学生:(开始交头接耳,但仍旧不能回答)
教师:(板书铁、铝和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镁可以燃烧,铁也可以燃烧,我们预测铝应该也可以燃烧。那有什么办法吗?大家有没有想到什么?
学生:(小声说)没见过铝燃烧呢。
教师:对。同学们说没见过。真的没见过吗?下面我给大家先看两张图片。这张图片熟悉吧,节日美丽的焰火。焰火是烟花燃烧后留下的美丽。烟花里含有什么呢?就含有金属镁、铝以及其他一些物质。大家有些想法了吗?
学生:烟花中含有铝啊,是粉末吗?
教师:对啊。大家有些想法了。再给大家看这张图片,这是面粉厂四处张贴的“禁止吸烟”和“禁止明火”的图片。大家的灵感来了吗?
学生1:温度要高。
教师:哦。“温度要高!”大家觉得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学生:有道理。
学生2:可以用别的东西引燃它。
教师:哦,引燃!很好,还有吗?
学生3:研磨成足够小的颗粒,增大与氧气接触面积。
教师:这位同学,你评价一下她刚才说的对不对?(老师指着一位同学)
学生4:我觉得好像是对的。那个面粉厂的图片,就是说粉末易于燃烧吧。
老师:非常不错啊。你看,大家的灵感不是都来了嘛。温度、引燃、小颗粒……大家想不想做做这个实验?
学生:想。(非常兴奋)
教师和学生一起实验。
问题:
(1)请写出铝的燃烧演示实验的仪器、试剂和操作。(4分)
(2)在上述案例中,该教师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什么?请结合案例具体说明。(8分)
(3)该案例中,教师的教学体现了哪些新课程理念?(8分)

正确答案
(1)实验仪器:镊子、酒精灯、脱脂棉、集气瓶、细沙。
试剂:铝粉、氧气。
操作:用镊子夹住一小团脱脂棉,蘸上一些铝粉,在酒精灯上点燃,并立即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瓶底放一些细沙)。
(2)①该教师的教学过程富有启发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该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在学生遇到困惑时,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动力。
②该教师注重提问的时机,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兴致。在学生讨论无果时,教师通过案例启发学生思考,然后再进行提问,准确把握了提问的时机,既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兴致,也使学生掌握了思考问题的方法。
③该教师选择的实例与生活密切相连,具有趣味性,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例如,使用烟花、面粉厂等实例进行启发,既为学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又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兴趣。
④该教师的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课堂效率高。案例中,教师利用问题链,层层递进地进行设问,问题之间过渡自然,由浅到深,使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该教师的教学体现了如下的新课程的理念:
①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高中化学课程目标体系。该教师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运用启发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关于金属铝的知识.掌握了探究金属铝性质的方法,同时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培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落实。
②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将要经历的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案例中,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烟花、面粉厂等实例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学生认识到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单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下列实验装置,试剂选用或操作均正确的是( )。
A 用①装置除去Cl2中含有的少量水蒸气 B 用②装置称量NaOH C 用③装置稀释浓硫酸 D 用④装置制备和收集NO2气体
查看
单选
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将CO和H2S混合加热,发生下列反应并达到平衡: 物质的量为8 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H2S浓度增加,表明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B 通入CO后,正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C 反应前H2S物质的量为7 mol D C0的平衡转化率为80%
查看
单选
下列物质使用合理的是( )。《》()
A 用石灰石、纯碱和石英制造玻璃 B 用加酶洗衣粉洗涤毛料服装 C 用工业酒精与水勾兑生产白酒 D 用聚氯乙烯制造食品袋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乙酸和1 mol乙醇充分反应生成的水分子数为NA B 常温常压下,3.0g含甲醛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 C 标准状况下,1.12 L甲醇中碳原子的数目为0.05NA D 1 L 1 mol·L-1的NaClO溶液中含有ClO-的数目为NA
查看
单选
已知H2O2在催化剂作用下分解速率加快,其能量随反应进程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减小了反应的热效应 B 加入催化剂,可提高H2O2的平衡转化率 C 因为H2O2的分解反应△H<0、△S>0,所以该反应的△G<0 D 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属于自发进行的反应
查看
单选
下列属于描述技能性学习目标的行为动词是( )。《》()
A 知道 B 说出 C 独立操作 D 交流讨论
查看
单选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赖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下列关于化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教学实验”与“化学实验教学”是一回事 B 在课堂教学中.演示实验既可由教师操作也可由学生操作 C 实验视频完全可以代替现场实验,且效果更好 D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指化学实验的原料都是无毒无害的物质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电化学气敏传感器监测环境中NH3含量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化学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