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问答题 材料:
某教师在做“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节的教学设计时,通过对本节教学内容的分析,认为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学生不易理解,课程标准中的要求是“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列举其他植物激素;评述植物激素的应用价值”。据此,该教师设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进行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探究,通过分析图表总结生长素发挥作用时的特点,提高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合作对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在学习完“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后,学生能解释植物向光性的原因,但对于生长素作用的认识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大多数学生认为生长素的作用就是促进生长。为了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观念,并加深学生对生长素作用的理解,该教师决定采用科学探究的方式来证明生长素不仅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由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活动的组织和实施对于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同时实验过程较长,想要在一节课内达到预期的效果有较大的难度。所以,该教师决定带领学生在课前进行实验,并制成录像,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思考相关问题,提高实验设计和分析能力。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该教师拟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播放探究视频并展示课前实验所得到的实验数据,让学生绘
制柳树的茎切段在不同浓度生长素下的生根数量柱状图,判断图中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茎生根的影响。通过同样的实验方法,画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芽的生长的影响曲线。结合三幅图,总结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得出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并解释身边的现象。
最后设置如下的思考问题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
(1)选取的插条有何要求?为什么?
(2)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各是什么?如何控制?
(3)曲线呈现下降趋势是否代表抑制?如何判断是促进还是抑制?
请回答28-28题
问题:
(1)根据材料,分析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包含哪几个方面。(12分)
(2)分析该教学设计的优点。(8分)

正确答案
(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第二,根据学情制定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认知易出现误区的地方设计探究实验突破难点。同时,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课前实验,有效节约了时间,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以科学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具体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播放课前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运用实验方法迁移分析曲线—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第四,通过问题串的问答检测学习效果。
(2)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依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误区,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了适宜的教学方法。
第二,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充分地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思考、操作和体验中理解重难点知识。
第三,进行了课堂的充分预设。
该设计没有将完整的实验探究安排在课上,而是把要求高、耗时长的实验操作部分安排在课前,以录像的形式呈现出来,预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课堂节奏紧凑、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第四,设计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长素浓度对茎生根的影响后,让学生通过同样的实验方法,画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芽生长的影响曲线。再结合三幅图,总结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即“两重性”。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五,学习新知识后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至生活中的情境去解释现象,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教学环节完整,既有有效的导入,也有充实的新授,最后设计了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能够很好地夯实学生学习的新知识。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关于乳酸菌和醋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前者厌氧,后者好氧 B 两者最适生长温度完全相同 C 前者有细胞壁,后者没有细胞壁 D 前者属于原核生物,后者属于真核生物
查看
单选
细菌视紫红质的功能与叶绿素相似,能够吸收光能,并在光的驱动下起到质子泵的作用。质子泵可以引发质子浓度差,从而为ATP的合成提供能量。研究者用含有ADP和磷酸等物
A 添加ATP合成酶的人工小泡在暗处可以生成ATP B 添加ATP合成酶的人工小泡在光下可以生成ATP C 添加细菌视紫红质和ATP合成酶的人工小泡在暗处可以生成ATP D 添加细菌视紫红质和ATP合成酶的人工小泡在光下可以生成ATP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物膜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成熟红细胞的膜系统简单 B 无氧呼吸主要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C 胚胎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膜的变化具有周期性 D 核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等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查看
单选
为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研究者将适量且等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分别放入两个保温瓶中密闭。保温瓶已作灭菌处理,且环境条件适宜。多次测定有关变量,绘制成图1所示的曲
A 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煮熟的种子 B 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C 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的种子 D 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量,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查看
单选
下列有关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鱼流线型的身体有利于在水中生活 B 间作套种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 抗生素的使用催生了耐药菌的出现 D DNA的双螺旋结构使DNA的半保留复制成为可能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没有核仁的细胞将不能正常形成核糖体 B 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必须依赖细胞膜上的受体 C 细胞内的蛋白质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 D 核孔是某些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选择性通道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鸟类行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鸟类的迁徙行为是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 B 鸟类都有求偶、筑巢、产卵、孵卵等行为 C 鸟类的繁殖行为受下丘脑—垂体—性腺的调节 D 雄鸟的求偶有利于雌雄两性的性器官发育同步
查看
单选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可准确地对基因进行定点编辑,其原理是:由一条单链向导RNA引导核酸内切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通过设计向导RN
A 该技术可被用于基因敲除 B 向导RNA可在RNA聚合酶催化下合成 C Cas9的作用是破坏DNA特定位点核苷酸之间的氢键 D 向导RNA与目标DNA之间可以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进行结合
查看
单选
H7N9型禽流感病毒是近年来新发现的流感病毒,目前未发现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病例。下列关于对该病毒的研究、预防、诊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发现H7N9型禽流感患者应及时隔离是保护易感人群 B 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病人痰液或血液中的病原体 C 用PCR技术在体外扩增H7N9型病毒的基因不需要提供引物 D 用DNA分子做探针,利用分子杂交原理可检测H7N9型病毒
查看
单选
鸡的性别决定类型为ZW型,有人做了如下杂交实验,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光腿对毛腿为显性、片羽对丝羽为显性 B 光腿和毛腿、片羽和丝羽的遗传都遵循分离定律 C 光腿和毛腿、片羽和丝羽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D 控制光腿和毛腿、片羽和丝羽的基因分别在两对不同的常染色体上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生物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