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该教师的教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第二,根据学情制定教学方法和设计教学环节,在学生认知易出现误区的地方设计探究实验突破难点。同时,结合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课前实验,有效节约了时间,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三,以科学探究的方式组织教学。具体包括: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播放课前实验,组织学生分析—运用实验方法迁移分析曲线—创设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迁移能力。
第四,通过问题串的问答检测学习效果。
(2)该教学设计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从教学目标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依据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教师能够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误区,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围绕教学目标选择了适宜的教学方法。
第二,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突破难点。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这一探究活动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充分地理解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在思考、操作和体验中理解重难点知识。
第三,进行了课堂的充分预设。
该设计没有将完整的实验探究安排在课上,而是把要求高、耗时长的实验操作部分安排在课前,以录像的形式呈现出来,预留了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分析。课堂节奏紧凑、教学效率高、教学效果好。
第四,设计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如在带领学生学习生长素浓度对茎生根的影响后,让学生通过同样的实验方法,画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茎、芽生长的影响曲线。再结合三幅图,总结生长素对同一植物不同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以及对同一器官的作用与其浓度的关系,即“两重性”。通过以上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第五,学习新知识后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将知识迁移至生活中的情境去解释现象,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六,教学环节完整,既有有效的导入,也有充实的新授,最后设计了通过问题进行学习效果检测,能够很好地夯实学生学习的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