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60
(2)相对偏低
(3)50~60℃;
在该温度范围内,酶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 解析:(1)曲线①表示酶活性相对该酶最适温度下活性的百分比。由图可知,70℃时酶相对活性接近 100%,即 70℃ 为该酶的最适温度。曲线②是在最适温度下测得的残余酶活性,因此曲线②中的数据点是在 70℃下测得的。观察图 中曲线②可知,60℃后该酶的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 (2)由曲线②可知,随温度的升高,尤其是 60℃后,残余酶活性急剧降低,即其热稳定性急剧下降。若反应前延长 各组酶保温时间,各组酶的催化效率较原来保温时间均有所下降。60℃后酶的催化效率将急剧降低,根据(t)分析 可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 70℃,此温度下酶热稳定性不足,催化效率很低。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此时的催化效率反而 没有温度稍低时的高,即测得的最适温度将低于 70℃。 (3)应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酶,需要持久地保持较高的催化效率,既要求酶活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①,用相对酶活性 表示),又要求酶能较长时间保持活性(即热稳定性较高,对应题中曲线②,用不同温度处理后残余酶活性表示)。 结合曲线可知使用该酶的最佳温度范围是 50—60℃,因为此温度范围内酶的相对酶活性和残余酶活性都较高,即酶 的活性及热稳定性均较高,符合工业生产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