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教学设计题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关于“减数分裂”的要求是“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某版本教材“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一节的部分内容如下:

要求:
(1)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个直观教具,展示减数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
(2)利用所设计的教具,写出“精子的形成过程”的教学过程。

正确答案
【参考设计】 (1)所选择的直观教具为挂图,因为挂图的优点是既有写实性,又有灵活性和创造性,能准确、规范和全面地表现出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特征,可将复杂结构简约化、模式化;可将抽象过程具体化;可演示生命活动阶段性流程;可呈现生物体内外部各种联系;可以将整个流程很好地展示出来。而我们要展示的正是减数分裂的过程,挂图可将这个过程直观她表现出来。设计如下,

(2)教学过程:
①总结减数分裂的概念,引出减数分裂过程
教师提问: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有何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名学生说出减数分裂的概念,小组讨论找出减数分裂特点,PPT展示重点内容)

教师讲述:高等动植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是在睾丸中形成的。(指导学生观察课本图2-l,阅读教材文字,同时用PPT展示图片)
教师讲述: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管。在曲细精管中,有大量的精原细胞。每个精原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相同,这说明精原细胞是通过哪种方式产生的(学生回答:有丝分裂。)而精子的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说明精子的产生是通过减数分裂完成的,这个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是怎么减半的呢这就是咱们接下来要讨论的话题,结合哺乳动物精子的形成来学习减数分裂的过程。
②精子形成的过程
用多媒体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播放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减数分裂过程中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的名称是什么,细胞数量有何变化,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教师:通过刚才的动画我们可以看到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数量和染色体发生了哪些行为变化呢(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学生代表回答:一个精原细胞产生四个精细胞,染色体先复制后减半)
教师:大家观察得都很仔细,总结得也很到位。现在我们就将这个过程逐步拆分来观察,一则可以验证同学们的结论,二则可以更加详细地了解减数分裂过程。
a.动画演示: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的过程
观察分析减数第一次分裂期间精原细胞变为初级精母细胞时染色体的行为变化,细胞体积的变化。(与有丝分裂间期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一致,染色质完成复制,出现染色体)
b.分步演示:同源染色体联会时的动态变化和四分体形成过程
展示挂图,看第一步:间期到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初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最显著的变化是什么配对的是怎样的两条染色体,图中有几个四分体
教师点拨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出同源染色体、联会、四分体的特点:减数第一次分裂开始不久,初级精母细胞中原来分散的染色体进行两两配对。配对的两条染色体,形状和大小一般都相同,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叫作同源染色体。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作联会。由于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因此,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叫作四分体。四分体中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经常发生交叉互换,这是基因重组的一种方式。
c.挂图演示:减I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l后期同源体分离
展示挂图,看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形态。提问:减I中期和后期染色体发生了怎样的行为变化,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明确:减l中期四分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减I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
d.动画演示: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提问:同源染色体分离时能否有不同的情况
教师点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一个精原细胞只能发生一种分离方式,最终形成两种类型的精子。多个精原细胞分裂,各种情形都能发生,因而产生的精子具有多样性。
e.动画演示:完整的次级精母细胞形成过程
观察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到末期的过程,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与韧缀精母缉毫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通过标记挂图中的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明确:在减致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是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半。所以染色体的“减数”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
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减少了怎样的一半引导学生分析次级精母细毫染色体特点(无同源染色体,有染色单体)。
提问:次级精母细胞会以怎样的方式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染色体数还会再减半吗
f.分析挂图中的次级精母细胞到精子的过程,引导学生分析总结
减数第二次分裂与有丝分裂过程类似,染色体数目不再减半,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同时精细胞变形为精子。
最后完整播放一遍减数分裂全过程,学生观察,再通过整体浏览挂图,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减数两次分裂各时期细胞名称是什么染色体有哪些行为变化
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复制、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体自由组合,着丝点分裂等。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应用实例与必须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A 制醋——发酵技术 B 培育抗冻西红柿——转基因技术 C 培养无菌毒植株——组织培养技术 D 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胰岛素——酶工程
查看
单选
“举例说明共同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节的教学目标之一。关于该目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了解水平 B 该目标是知识目标,属于理解水平 C 该目标是能力目标,属于独立操作水平 D 该目标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属于反应水平
查看
单选
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 B 患者的免疫系统功能严重减退 C 艾滋病毒主要通过唾液、食物传播 D “鸡尾酒疗法”是目前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之一
查看
单选
将成熟胡杨细胞放在三种不同培养液中连续培养三天,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表不有添加,“一”表示无添加
A ③为实验组 B 茉莉酸为无关变量 C NaCl为因变量 D 茉莉酸可抑制质壁分离
查看
单选
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以及化合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 ①脱氧核糖 ②核膜 ③ATP ④脂肪 ⑤转运RNA
A ①③ B ①③⑤ C 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查看
单选
在讲解细胞分裂时,演示自制的细胞分裂动感模型说明了直观教具在教学中的哪个作用?(??)
A 设置悬念 B 巩固旧知识 C 突破难点 D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查看
单选
图2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能测到膜内外电位变化的位置是()。
A a,b B b,d C d,e D a,c,e
查看
单选
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
A 1/32 B 1/8 C 1/6 D 1/64
查看
单选
通过发酵罐发酵可大规模生产谷氨酸,生产中常用的菌种是好氧的谷氨酸棒状杆菌。下列有关谷氨酸发酵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氧充足时,发酵液中有乳酸的积累 B 发酵液中碳源和氮源比例的变化不影响谷氨酸的产量 C 菌体中谷氨酸的排出,有利于谷氨酸的合成和产量的提高 D 发酵液pH值呈碱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生成乙酰谷氨酰胺
查看
单选
下列有关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的阐述,正确的是()。
A 噬菌体的组成元素一定含有C、H、O、N、P B 原核生物的RNA可通过自我复制或转录合成 C 真核细胞代谢所需要的酶都分布在生物膜上 D 细胞中的有机物是在不断变化的,无机物是稳定不变的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生物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