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图书馆给排水工程平面图和系统图,分别如图2.1.1、图2.1.2、图2.1.3、图2.1.4所示。


说明:
(1)给水管采用白色PP-R给水塑料管及管件,热熔连接,管材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2)洁具采用节水型器具。
(3)管道支架采用角钢40×4,合计2m,角钢40×4的理论重量为2.422kg/m。安装管道所发生的管卡和托钩不子考虑。
(4)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承插粘接。
(5)地漏采用防返溢地漏,水封高度大于或等于50mm。
(6)所有排水点垂直预留高度按500mm计算。
(7)所有管道敷设前已经考虑到预埋预留,故本项目不考虑套管、土石方的工作内容。
2.图例与材料明细表,见表2.1.1。
表2.1.1图例与材料明细表

3.根据某省计价相关规定,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清单统一编码,见表2.1.2。
表2.1.2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清单统一编码

4.给排水分项工程相关费用表,见表2.1.3。
表2.1.3分项工程相关费表

问题:
1.根据图2.1.1、图2.1.2、图2.1.3、图2.1.4所示内容,列式计算给水管、排水管、大便器、洗手盆、管道支架、管道消毒冲洗的工程量。将计算过程填入“工程量计算表”2.1.4中。
表2.1.4工程量计算表

2.根据表2.1.2和规范要求,编制给水管、排水管的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填入表2.1.5中(只列清单)。
表2.1.5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

3.根据《通用安装工程定额》及表2.1.3所给数据编制PP-R给水管De25的综合单价分析表,填入表2.1.6中。表2.1.3中费用均不含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人工单价合计工日103.01元/工日,管理费和利润分别按(人工费+机械费)之和的15%和10%计取,风险费用不予考虑。
表2.1.6综合单价分析表

正确答案
问题1:列表计算给水管、排水管、大便器、洗手盆、管道支架、管道消毒冲洗的工程量,如下表。

问题2:编制分部分项工程和单价措施项目清单与计价表如下:

问题3:编制PP-R给水管De25的综合单价分析表,见下表。计算综合单价时要注意,考虑主材消耗。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防雷、接地装置施工程序,正确的是( )。
A 接地干线安装→接地体安装→引下线敷设→均压环安装→避雷带(避雷针)安装 B 接地体安装→引下线敷设→接地干线安装→避雷带(避雷针)安装→均压环安装 C 接地体安装→接地干线安装→引下线敷设→避雷带(避雷针)安装→均压环安装 D 接地体安装→接地干线安装→引下线敷设→均压环安装→避雷带(避雷针)安装
查看
单选
安装在消防系统管网或分区管网的末端,检验系统启动、报警及联动等功能的装置为( )。
A 报警控制器 B 水流指示器 C 消火栓 D 末端试水装置
查看
单选
含有固体颗粒或纤维的液体,腐蚀性及非腐蚀性液体,可采用( )测量流量。
A 涡轮流量计 B 电磁流量计 C 椭圆齿轮流量计 D 气动传转子流量计
查看
单选
气柜施工过程中,根据焊接规范要求,应对焊接质量进行检验,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气柜壁板所有对焊焊缝均应作真空试漏试验 B 下水封的焊缝应进行注水试验 C 水槽壁对接焊缝应作氨气渗漏试验 D 气柜底板焊缝应作煤油渗透试验
查看
单选
属于不熔化极电弧焊,适用于薄板焊接,其功率密度比自由电弧提高 100 倍以上,焊接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穿透力强,但设备比较复杂,工艺参数调节匹配较复杂。该焊接方
A 电渣压力焊 B 氩弧焊 C 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 D 等离子弧焊
查看
单选
主要用于工况比较苛刻的场合,是用于应力变化反复的场合,压力温度波动较大和高温、高压及零下低温的管道的法兰为( )。
A 平焊法兰 B 整体法兰 C 对焊法兰 D 松套法兰
查看
单选
填料式补偿器主要由带底脚的套筒、插管和填料函三部分组成,其主要特点不包含( )。
A 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 B 填料适用寿命长,无需经常更换 C 流体阻力小,补偿能力较大 D 轴向推力大,易漏水漏气
查看
单选
阀门在管道上主要用于切断、分配和改变介质流动方向,设计成V形开口,还具有良好的流量调节功能。不仅适用于水、溶剂、酸和天然气等一般工作介质,而且还适用于工作条件恶
A 疏水阀 B 球阀 C 安全阀 D 蝶阀
查看
单选
高层建筑允许分区设置水箱,优点是各区独立运行互不干扰,供水可靠,水泵集中管理,维护方便,运行费用经济,缺点是管线长,水泵较多,设备投资较高,水箱占用建筑物使用面
A 高位水箱并联供水 B 高位水箱串联供水 C 减压水箱供水 D 气压水箱供水
查看
单选
空调冷冻机组内的管道安装,应编码列项的工程项目是( )。
A 通风空调工程 B 工业管道工程 C 消防工程 D 给排水、采暖、燃气工程
查看
刷题小程序
计量与计价实务(安装)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