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某高速公路K11+320~K30+180段改扩建工程,由双向四车道扩建为双向六车道,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
事件一:K13+826~K14+635段为填方路段,边坡高度最低为20.6m,最高为24.8m。路床填筑时,每层最大压实厚度宜不大于(A)mm,顶面最后一层压实厚度应不小于(B)mm。
事件二:本工程填方量大,借方困难,部分填料含水量较大,需掺灰处理,经反复试验,掺灰土的CBR值在6%~7%之间。
事件三:本工程K22+300~K23+100为高填路堤,其新拓宽部分局部路段穿越软土地基,设计采取了粉喷桩对软基进行处理。
事件四:K25+550~K30+180段有若干鱼塘,水深低于2m,塘底淤泥厚度最大不超过0.8m,软土层厚度大于4m,小于8m;施工单位拟采取抛石挤淤或袋装砂井处理软基。
事件五:扩建路面工程与原设计路面结构层一致,通车后不久,巡查发现某软基填方区间新旧路面结合部有一条长约80m、宽约1.5mm的纵向裂缝。业主召集路基、路面等技术专家对纵向裂缝进行论证及原因分析。专家会议结论是“该80m路段路面材料及工艺控制均无缺陷,沥青路面扩建与旧路面结合部质量良好,裂缝产生与路面施工无关。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由路基施工引起的……”
1、1.事件一中,本段填土路基是否属于高路堤?说明理由。分别写出A、B的数值。
2、事件二中,掺灰土能否作为上路床填料?说明理由。
3、事件三中,粉喷桩处理软基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4、事件四中,两种软基处理方案哪种较合理?说明理由。
5、写出事件五中裂缝产生的两条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本段填土路基是(或:属于)高路堤,因为本段填土边坡高度均大于20m。A是300,B是100。
2、不能;因为不满足上路床填料CBR最小值为8%的规定。
3、提高地基承载力,确保路基稳定(减少路基工后沉降)。
4、袋装砂井较合理;
因为抛石挤淤一般适用于处理3m以内的软基(或袋装砂井适合处理大于3m的软基)。
5、主要原因是:
(1)路基施工工艺不达标(逐层压实不够、(或压实效果差、或每层填筑厚度超标)、新旧路基结合部未挖台阶(或台阶宽度不足);(2)软基处理不彻底。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灌注桩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与安装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制作时应采取必要措施,保证骨架的刚度,主筋的接头应错开布置。 B 大直径长桩的钢筋骨架宜在胎架上分段制作,且宜编号,安装时应按编号顺序连接。 C 应在骨架外侧设置控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垫块,垫块的间距在竖向不应大于4m。在横向圆周不应少于2处。 D 骨架的顶端应设置吊环。
查看
单选
用于高速公路的无机结合料稳定基层可以选择( )。
A 水泥稳定细粒土 B 二灰砂 C 水泥稳定未筛分碎石 D 石灰稳定级配碎石
查看
单选
二级公路的基层和二级以下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不得使用( )。
A 水泥稳定未筛分碎石 B 石灰土 C 水泥稳定碎石土 D 二灰砾石
查看
单选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时间应根据( )而定。
A 抗压强度 B 温度与湿度 C 弯拉强度 D 施工方法
查看
单选
反映沥青混合料受水损害时抵抗剥落能力的指标是( )。
A 稳定度 B 残留稳定度 C 流值 D 饱和度
查看
单选
关于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宜选用低水化热和凝结时间长的水泥品种。粗集料宜采用连续级配,细集料宜采用中砂。 B 大体积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及质量评定时,可按28d龄期的抗压强度控制。 C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宜在气温较低时进行,但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不低于5℃ D 在混凝土内部通水降温时,进出口水的温差宜小于或等于10℃,且水温与内部混凝土的温差宜不大于20℃。
查看
单选
关于预应力混凝土水池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安装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步安装、放置无粘结预应力筋 B 相邻两环无粘结预应力筋锚固位置应对齐 C 设计无要求时,张拉段长度不超过50m,且锚固肋数量为双数 D 无粘结预应力筋中的接头采用对焊焊接
查看
单选
关于护筒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陆上或流水区筑岛处的护筒,其内径应大于桩径至少300mm。 B 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同时应高于桩顶设计高程2.0m。 C 护筒宜采用钢板卷制。 D 在有潮汐影响的水域,护筒顶应高出施工期最高潮水位1.0-2.0m。
查看
单选
软土地区路堤施工期间,坡脚水平位移速率24h应不大于( )mm。
A 3 B 5 C 8 D 10
查看
单选
关于加筋土挡土墙施工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安装直立式墙面板应按不同填料和拉筋预设仰斜坡 B 拉筋应成水平铺设 C 严禁平行于拉筋方向碾压 D 墙后填土宜采用羊足碾压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