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答案提示
(1)生源失衡。政策倾向明显,保护本地生源。
(2)分布失衡。名牌大学区域集中,北京上海优势明显。
(3)选择失衡。家长学生更关注大学排名,没有因人而异实事求是地择校。
(4)“精英”教育失衡。顶级资源集中,“倾力打造最牛班”。
(5)教育机会失衡。普通人家与有背景人家的孩子受教育机会不等,优劣差别显著。
(二)答案提示
(1)立法——私立大学管理的基本方式
(2)资助——政府支持私立大学发展的重要措施
(3)文科为主——私立大学的学科发展特点
(三)答案提示
问题:
1.政府不鼓励民办大学,不擅长运用民间力量,政策上存在不作为现象。
具体体现:(1)民办大学立法的欠缺;(2)对于新兴的民办大学不给予资金上的补助;(3)只承认部分民办大学的学历证书;(4)民办大学老师待遇无保障。
2.民办大学自身存在行业缺陷。
具体体现:(1)没有以文科带动理科发展的意识;(2)存在欺骗现象,社会公信力低;(3)为了保证足够的生源而导致学风有所降低。
3.社会认可度不高。
具体表现:(1)学生更倾向于名牌大学,且民办大学毕业生自信心不足,对母校的认同感不高;(2)企业普遍存在对民办高校毕业生的认知偏差。
措施:
1.政府:积极出台有关民办高校立法,完善有关民办教育的法规体系;采取多种措施支持民办大学的发展,建立多渠道教育资金来源;建立相关民办大学考核制度,对符合标准的民办大学的学历证书予以承认;完善民办高校老师的退休保障制度。
2.民办大学:在学科发展上,民办大学可考虑在适应社会需要的前提下,采取先文后理的发展战略;行业内部自我约束,不断提升自身的社会公信力;建立严格的班级辅导员制度,保证良好的学风。
3.社会:学生、家长和企业等需要不断提升对民办大学的认可感,消除对民办大学的主观歧视。
(四)参考范文
破解中国高等教育困境的民间力量
近年来,中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其实这件事情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因为不管现在大学本身的教学质量是上升或是下降,中国每年增加几百万受过了四年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这件事情本身一定是一个提高国民整体素质、有利于促进社会迅速发展的事情。然而这也导致了当下大学生过剩、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所以尽管我们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却也突出地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落后和办学体制低效的现状。
俗语道:“众人拾柴火焰高。”这句话就是说集体的力量、群众的力量是强大的,而此处的集体与群众也就是所谓的民间力量。既然政府所领导的以公立学校为主的高等教育体系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难以解决或缓解中国高等教育失衡的问题,那么何不把目光转移到民办大学上来?
以美国为例。私立大学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地位显赫、声誉卓越,提升了美国高等教育质量。同时,美国私立大学对扩大美国高等教育规模、对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与普及化做出了重大贡献。另外,美国私立大学亦推动了美国科技、经济和政治的发展。麻省理工学院对20世纪80年代在生化方面脱氧核糖核酸(DNA)的研究作出了巨大贡献;以斯坦福大学为核心而建立的“硅谷”对美国知识经济的巨大推动,更是世人皆知;著名的“常青藤”联盟8所私立大学,美国80%的历届总统和近1/3的院士都毕业于此。可见,民办大学具有很强的发展潜力,而针对中国国情来讲,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建立相关法律体系,引入竞争机制。中国目前尚没有针对民办大学的专门法律,通过相关教育立法,赋予民办大学与公立大学同样的法律地位,这样有利于在政策上实现对两者的一视同仁,从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形成民办与公立良性竞争的局面。同时,可以使民办大学走出招生(招生指标和生源水平)、学历认定、财政资助、教师待遇等方面存在的诸多政策歧视困境,充分挖掘民办大学的生存空间。
健全多渠道的资金保障体制。民办大学的办学经费不能只来自于学费,还要从政府财政资助、社会捐赠、租赁和服务收入等几个方面一并着手。其中,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财政支持是外部条件,是基础;民办大学较强的综合实力是内部条件,是其他资助管道的根本所在。同时,为了保证办学经费的合理使用,建立健全民办大学的财政收支定期独立公开的审计机制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现行的中国高等教育制度仍未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重重围墙,基本上还是公办大学一统天下。因此,民办大学崛起之改革迫在眉睫,这也是中国高等教育试图走出失衡困境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