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特点:文化是一种”软实力”,具有长期性、凝聚力;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具有隐蔽性、抽象性;文化是经济的助推器,具有推动力;文化是国家间沟通交流的桥梁,具有传承性。
(2)问题:我国对文化发展不够重视;对传播中华文化缺乏积极性、主动性;忽略文化发展带来的经济价值。
(3)对策:我们要重视本土文化,推广中华传统文化,加大对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做好文化发展的长期规划。
2.
成功做法:
(1)重视建立职业化队伍,保障队伍的专业性和稳定性。
(2)与政府签订协定,属文化机构,其工作具有独立性。
(3)政府资助,经费充足,采取国家”埋单”的文化政策。
(4)严密管理经费,设立独立的文化委员会和审计机构,保障资金安全、使用到位。
(5)全面真实地反映德国情况,获取民众信任。
启示:
(1)树立正确的文化传播理念,进行长远、科学、严谨的统筹规划。在建院时同步推进和系统规划教材读本、语言课程等,规划和强化师资力量的培训与安排,并稳步推进。
(2)加大政府的支持力度,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保障资金充足;赋予其工作独立性,理清政治与文化的边界,让文化自我管理,遵循其自身发展规律。
(3)加强对传承传统的自身文化主体的不断发掘、维护与建设,加大反映中国文化精髓作品的引入和推介力度。
(4)尊重所在国的文化价值,遵守其法律和制度。积极寻找与当地文化的交叉点,全面展现丰富多彩的中国形象。
3.
给网友A的回帖:
(1)加大国内基础教育投入,才能从全局着眼提升国家整体实力,政府也在不断加大相应的资金投入。
(2)英、法、德等文化强国的发展理念与经验值得我们学习。设立孔子学院,可引进先进文化,传播先进教育理念,改善国内基础教育的状况。
(3)对孔子学院的建立,我们会优化布局,加强管控,合理配置资源,做到资源的最优化利用。①加强国内、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对资金和师资的节约有效利用;②促进国外优秀教育资源与国内教育资源匮乏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做到二者有机结合。
给网友B的回帖:
(1)传统文化对于提升国家的软实力、提升综合国力确实有重要作用。
(2)孔子学院能加速对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引入国外先进的文化传播运营方式,可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
(3)通过对外交流,引入外国先进文化教育机制,可为中国传统文化找到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方式。
(4)引进国外先进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可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这对传统文化的复兴来说极为重要。
4.
文化交流中的长与短
中国是文明古国,从古至今我们在文化上是非常自信的,文化心态是趾高气扬的。即使是在元、清两个朝代被少数民族征服,我们还是抱着阿Q的心理:是我们的文化征服了异族,不是异族征服了我们。近代西方文明用枪炮打碎了中国人的文化自大心态,一时间,”孔家店”被打倒,西方文化成为新宠,我们的文化心态从趾高气扬变得低三下四,从文化扩张变成了文化殖民。
古语有言: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其实对于文化,我们无须非争个你死我活,你高我低,而应该本着相互学习、相互包容的心态,相互”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共同促进文化的融合、交流、互信。
弥补自己的短处,发扬自身的长处,夯实自身的文化基础是文化交流的前提。中华文明经过鸦片战争、”文化大革命”、现代商品经济的工业文化冲击,已经出现断层,变得支离破碎。当今的中国,即便是在大学生中间,也十有八九没读过《论语》。当我们轰轰烈烈地在世界各地大建孔子学院,带着外国人读《论语》、谈古今的时候,我们自己的国民却天天在背英语单词,这是一种典型的文化交流错位。以我自己为例,一个韩国朋友想和我探讨四川的茶道,而我却对此一无所知,这不能不说是天大的讽刺。因此,我们要通过加大对传统文化的培养力度、在中小学中开设传统文化课程、适当地将传统文化纳入中高考、开设专题讲座等一系列方式,提升国民的文化素养,增强文化自信。
只读传统文化很容易偏执一端,夜郎自大,盲目排外,形成一叶障目而不见泰山的自闭心态。时代在变化、在发展,仅靠传统文化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对此我们必须反思。
发现自己的短处,学习其他文化的长处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文化交流的一大禁忌就是过度地美化自己的文化,妖魔化别人的文化。中世纪十字军东征,一百多年前我们驱逐传教士,前段时间部分孔子学院在美国被查封,都属于这类事件。第一,我们要摆正心态,善于反省自身,以开放的心态看待其他文化。第二,要加大对外来文化的引进,尤其是要加大对外文图书的翻译。中华文明第一次文化大交流一佛教思想的传播,就主要归功于大量的翻译工作。如果没有唐三藏等人的翻译,佛教思想或许就不会对中华文化有如此大的影响。
我们不仅要创造优秀的文化,还要学习优秀的文化,更要传播、分享优秀的文化,让中华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或许我们不能分享石油、黄金和美元,却可以分享文化——前者越分越少,后者却越分越多。我们一定要用好孔子学院这个平台,把它作为我们优秀文化的扩音器。同时,要加大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大力培养引进人才,把孔子学院办实办好。
费孝通先生有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文化交流的黄金规则。在这个规则的指导下,中华文化将得到更好的传承和丰富,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世界文明的繁荣昌盛必将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