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料”反映我国遭受了西南旱灾、东北暴雨、甘肃舟曲泥石流等极端气候灾害,频发的灾害严重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并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极端天气频繁出现,一是由于我国处于典型的季风气候区,气候本来就多变,而且变率比较高;另一个是由于气候变化,如全球气候变暖,致使这种变化的幅度加大、强度增强。
2、针对全球变暖引发的海平面上升问题,马尔代夫代表在日本京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国会议上作了此声明。此声明不仅表明了马尔代夫解决气候变化问题的迫切需求,还说明,面对全球愈演愈烈的极端气候事件,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靠一己之力予以应对,但这并不说明它能够袖手旁观,因为气候变化无国界,一个国家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可能就能影响全球的气候走向。
3、1.全球气候变暖造成的负面影响有:
(1)干旱、暴雨、雪灾、泥石流等极端天气灾害频发,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2)冰川迅速消融,可供人类饮用的淡水资源告急。
(3)海平面逐渐上升,致使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的沿海地区环境遭到海水的侵袭。
(4)气温上升导致生物生存的环境发生变化,适应力弱的物种濒临灭绝。
2.作为普通公民,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我们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衣、食、住、行、用开始,积极提倡并努力践行低能量、低消耗的“低碳”生活方式。例如,穿的方面,可少买衣服或买环保材料的衣服;吃的方面,应节约粮食,减少浪费;住的方面,可简化房屋装修;行的方面,提倡少开车,多步行、多骑车;用的方面,拒绝使用一次性用品等。这些点滴小事,人人都能做到,而且通过日积月累,定能产生巨大的减碳效果。
4、(1)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从主要依靠规模扩张、过度消耗能源资源的粗放发展向注重效率、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2)购买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生产设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实现高效、优质、低消耗的生产方式。
(3)加强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在适当引进、消化、吸收先进设备和先进生产工艺技术的基础上,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加以灵活的应用和创新,解决生产中的高耗能、高消耗和高污染等问题。
(4)发展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和可再生能源,逐渐替代碳排放较高的石油、煤炭资源。
5、“后天"的拷问
洪水、海啸、暴风、冰川融化、海水上涨一一近年来,这一系列频繁的气候突变、自然灾害,以及随之发生的疾病、生产破坏和环境危机,正在有力地警示着人类要对自身发展方式进行反思和改变。二百年来,通过大量消耗地球沉淀的化石能源,人类工业发展在取得伟大成就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特别是现代工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逐渐改变了地球的大气成分,造成全球气候逐渐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自身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更为人类未来的生存敲响了警钟。今天我们的确获得了繁荣,但继续这样的发展模式,明天、将来,我们的子孙后代将如何发展可以说,所有人都在面对这一“后天”的拷问。
近年来,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极端气候灾害,世界各国纷纷出台了环境保护、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不断倡导新型能源、低碳经济等发展路径。2009年12月7日,全球领导人齐聚哥本哈根,为挽救气候变化做出了饶有成效的努力。然而,仅从大会成果有限这一事实即可看出,应对气候变化无法一蹴而就,在气候变化的博弈背后,是各国生存权、发展权的争夺。气候没有国界,发展却有国界。所有国家都面临着这样一种矛盾:一边是经济进步、人民富裕的要求,一边是气候变化的挑战,各国都必须在这个矛盾中探索出一条保持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新道路。
我国经济总量自2000年以后增长非常快,2008年的GDP已达到30万亿人民币,在经济总量上排名世界第三,仅次于美国与日本。经济总量的增加,必然会加大对资源的需求,当然也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污染的问题非常严重的条件下,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压力就更大,因而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增加,资源与环境问题就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中必须要面对的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国必须消除资源高消耗与环境高污染的问题,走出一条保持经济发展、转变发展方式的可持续低碳经济模式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具体来说要求:
首先,转变生产方式。一是宏观上调整经济结构,进一步加大服务业发展,降低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从而降低整体经济的耗能需求;二是提升第二产业层级,广泛应用新型生产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三是发展和推广以风能、太阳能、核能为代表的新型能源技术,逐步替代传统能源,降低能源消耗的环境成本。
其次,转变消费模式。一是进行广泛的政策宣传,转变整个社会的消费观念,树立起反对奢华、追求节能节约的消费理念,并借助民众的自发力量,大力普及低碳消费理念;二是加强技术研发,辅以政府补贴和其他政策优惠,在全社会推广节能灯、电动汽车为代表的低耗能环保产品,转变消费结构。
经济发展方式的弊病已经严重影响我们未来的生存发展。只有真正建立起危机意识,逐步、彻底转变生产与消费方式,坚定地向环保经济和低碳经济转变,我们才能够为中国,乃至为全人类搭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通途大道。要实现这一理想,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