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认识是认识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认识客体的能动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科学回答。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实践性,它是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随着实践而不断发展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被历史和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理论,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是指人们对于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要经过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的认识是永无止境、无限发展的,它表现为“实践一认识一再实践—再认识” 的无限循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推移的永无止境的前进运动。虽然我们所处的时代同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从世界社会主义500年的大视野来看,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
(2)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实践的真理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必须遵循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真理。实践的价值尺度是指在实践中人们都是按照自己的尺度和需要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任何实践活动都是在这两种尺度的共同制约下进行的,任何成功的实践都是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统一。一方面,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另一方面,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破坏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发展,“重发展、轻保护”的观念,都是对生态环境保护紧迫性缺乏认识的表现。所谓真理,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它与谬误具有明确的界限,但在一定条件下,真理和谬误可以相互转化。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态环境的保护上,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与发展经济相结合,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