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试述刑法的概念和基本原则。

正确答案
刑法与犯罪概述。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犯罪指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犯罪的基本特征有三个: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其犯罪行为所应承受的,由代表国家的司法机关根据刑法规定对犯罪行为所作的否定评价和对犯罪人进行谴责的责任。承担刑事责任的方式有刑罚和非刑罚两种。刑罚是刑法规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据刑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者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措施。刑法的基本原则,指刑法本身具有的,贯穿全部刑法规范,体现刑事立法与司法基本精神,指导和制约全部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过程的基本准则。我国刑法明文规定了三大基本原则: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罪刑法定原则,指什么行为构成犯罪、构成什么罪及处何种刑罚都必须依据刑法的明文规定,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刑法适用一律平等原则,要求对于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等如何,在适用刑法上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指刑罚轻重主要依据行为人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及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等因素,做到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个人层面要做到的是()
A 自由 B 爱国 C 文明 D 公正
查看
单选
正确把握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不包括()
A 选择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这是追求人生价值的基本前提 B 提高自我素质和能力,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C 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D 选择高尚的人生目的,这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有力保障
查看
单选
在交往中,人与人之间无论职位高低、能力大小,还是职业差别、经济状况不同,都要一视同仁。既不能自恃清高,看不起别人,也不能自卑自怯,自暴自弃。这体现了人际交往中(
A 互助原则的要求 B 诚信原则的要求 C 平等原则的要求 D 宽容原则的要求
查看
单选
理想不同于幻想和空想,具有变为现实的可能性,是经过长期努力可以实现的。这是因为()
A 理想总是指向未来的,是人们随心所欲的想象 B 理想总是不完满、有缺陷的,是对现实生活的承认和接受 C 理想本身包含着现实的要素,反映着现实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趋势 D 理想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体现着一种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查看
单选
解决人生目的和奋斗目标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靠()
A 法制教育 B 理想信念 C 社会舆论 D 文化素质
查看
单选
理想与现实是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性表现在()
A 理想是对现实的随心所欲的想象’ B 理想等同于现实,是立即可以实现的 C 理想来源于现实,在将来又会变成新的现实 D 理想是完美的,现实是有缺陷的
查看
单选
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三元里人民抗英,华北地区义和团运动,浴血十四年的抗日战争等,这些爱国壮举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中()
A 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精神 B 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精神 C 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的精神 D 开发祖国山河,创造中华文明的精神
查看
单选
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不包括()
A 社会经济关系相同必然导致道德规范完全相同 B 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 C 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社会道德体系的性质 D 社会经济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
查看
单选
古人云:“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而人各有志,应该“志当存高远”。孔子说:“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先秦的左丘明提出:“太
A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己任 B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C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D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查看
单选
在人类社会的规范体系中,道德与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规范。下列关于二者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律是道德形成的基础,能够为道德规范的制定提供依据 B 凡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必定是为法律所制裁的行为 C 法律的调节更具有广泛性,能够渗透到道德不能调节的领域 D 凡是法律所禁止和制裁的行为,通常也是道德所反对和谴责的行为
查看
刷题小程序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