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试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根源。

正确答案
1.经济危机,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但这种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相对于 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说的一种过剩,即相对过剩。在危机期间,往往是一方面商品库存增加,卖不出去,甚至被销毁,而另一方面工人工资下降,失业人员增多,购买力不足。生产相对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2.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的社会化集中表现为生产资料使用的社会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和产品的社会化,它客观上要求由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要求按比例地分配社会劳动,对社会生产进行统一组织、协调和管理。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都要服从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需要。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出现了不可避免的矛盾。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导致社会资本再生产所需要的比例关系遭到破坏,大量商品相对过剩,引发经济危机。二是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狭小之间的矛盾,致使商品大量积压,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遭到破坏,经济危机爆发。因此,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获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经济是( )
A 个体经济 B 私营经济 C 集体经济 D 合营经济
查看
单选
两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就是商品的( )
A 使用价值 B 交换价值 C 价值 D 价格
查看
单选
商品的价值量由( )来决定。
A 使用价值 B 具体劳动 C 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的量 D 体力劳动
查看
单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是( )
A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B 改革开放 C 科技进步和创新 D 改善民生
查看
单选
固定资本的折旧率( )
A 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值反方向变化 B 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值同方向变化 C 与折旧费同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值同方向变化 D 与折旧费反方向变化,与固定资本原值反方向变化
查看
单选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在( )产生的。
A 17世纪初期 B 17世纪中叶 C 18世纪初期 D 18世纪中叶
查看
单选
货币的本质是( )
A 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B 人们为方便交换而发明的一种工具 C 金银等贵金属 D 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
查看
单选
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 )
A 1988年12月 B 1989年11月 C 1993年1月 D 1994年12月
查看
单选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是
A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B 改革开放 C 科技创新 D 可持续发展
查看
单选
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 )
A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B 社会平均劳动时间 C 社会个别劳动时间 D 单个商品的具体劳动时间
查看
刷题小程序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