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号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③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5.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正确答案
1.技术交底存在的问题: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
正确做法:技术交底应书面进行,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1)错误之处一: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
正确做法: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2)错误之处二:随后立即进行1号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左右。
正确做法: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首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以下不应少于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 。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3.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还有:减少浇筑层厚度;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采取温控措施,加强测温工作并实施监控。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不正确。
理由:张拉设备本身应经主管部门授权的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校验合格;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
5.对支架除进行强度验算外,还应验算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采用压路机碾压土路基时,应遵循( )及轮迹重叠等原则。
A 先重后轻、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B 先轻后重、先振后静、先高后低、先慢后快 C 先轻后重、先静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 D 先重后轻、先振后静、先低后高、先快后慢
查看
单选
用压路机对路基进行碾压,属于( )作用机理。
A 土质改良 B 土的置换 C 土的补强 D 加筋
查看
单选
骨架—密实结构沥青混合料具有( )性质。
A 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较低 B 内摩擦角较低、黏聚力较低 C 内摩擦角较高、黏聚力较高 D 内摩擦角较低、黏聚力较高
查看
单选
桥梁活动支座安装时,应在聚四氟乙烯板顶面凹槽内满注( )。
A 丙酮 B 硅脂 C 清机油 D 脱模剂
查看
单选
只能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钻孔灌注桩成孔机械是( )。
A 旋挖钻 B 长螺旋钻 C 冲抓钻 D 冲击钻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盖挖法施工的优缺点说法错误的是( ) 。
A 盖挖法施工时, 混凝土结构的水平施工缝的处理较为简单 B 盖挖逆作法施工时, 暗挖施工难度大、费用高 C 施工受外界气候影响小, 基坑底部土体稳定,隆起小, 施工安全 D 作业空间小,施工速度较明挖法慢、工期长
查看
单选
基坑内被动土压区加固形式有很多种,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 )。
A 墩式加固 B 裙边加固 C 抽条加固 D 格栅式加固
查看
单选
小导管注浆施工应根据土质条件选择注浆法,在砂卵石地层中宜采用( )。
A 渗入注浆法 B 劈裂注浆法 C 电动硅化注浆法 D 挤压注浆法
查看
单选
下列关于基坑放坡的要求,其中不正确的是( )。
A 按是否设置分级过渡平台,边坡可分为一级放坡和分级放坡两种形式 B 在周围条件允许情况下,宜采用全深度放坡或部分深度放坡 C 上级放坡坡度宜缓于下级放坡坡度 D 放坡设计与施工时应考虑雨水的不利影响
查看
单选
设有支护的基坑在土方开挖过程中,直接监测坑底土体隆起较为困难,为反映基坑底土体隆起一般监测的项目是( )。
A 立柱变形 B 冠梁变形 C 地表沉降 D 支撑梁变形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市政公用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