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课例一方面在教学设计上有一些优势,但与此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总的来说这是一个问题案例。 上述案例在课程设置上存在一些闪光点:
(1)从教案来看,本课展开部分内容较为完整。
(2)教学内容在欣赏、编创上都有涉及:内容比较丰富,次序安排由浅入深、较为合理,抓住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课程基本理念。
(3)在编创环节采用多种编创形式,全班分组练习等,学生实践的形式丰富,这些都体现新课程的“强调音
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基本理念.是本课设计的“闪光点”。
与此同时。课例中的课程设置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在展开环节过于简单,聆听不够深入。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充分地聆听乐曲可以有效地把握乐曲,为探究做准备。课例中每一个乐曲只聆听了一次,不够充分。
(2)没有突出教学重点并解决教学难点。例如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通过聆听和感受,体验不同音乐作品对“海”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对德彪西的《大海》和肖邦练习曲0p.25 N0.12——《大海》进行聆听,并没有对 比分析不同音乐作品对于大海描写的不同。
(3)编创环节过于复杂,编创的选择过多,教学过程有些头重脚轻。
(4)展开阶段过于单一化,使得课堂气氛死板。
(5)没有体现师生评价。优秀的音乐课堂需要有效的师生互动来推进教学.案例中并没有体现师生评价,对于教学进程的把握不够深入。
综上所述,该课例要建议教师丰富、充实欣赏环节。深入讲解知识点,完善评价体系,可以将自评、互评以及他评充分结合。围绕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安排教学,针对以上所存在的不足,具体给出的建议为:
首先,调整教学设计的步骤与内容,在课程的展开环节,教师依然可以通过欣赏油画,提问学生大海的风景是怎样的接着,聆听这首作品所传达的情绪与情感,从而带着这种情绪与情感来进行更好地展开教学。丰富学生的戏剧体验。
其次,调整教学活动的详略,应该先来聆听肖邦练习曲0p.25 N012,分析乐曲的曲调特点和所表达的作品音乐形象,再采用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方式详细分析德彪西的《大海》,并总结不同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大海的不同特点。
再次,选择一到两种与聆听的感受相关的方式进行实践,选择对白、旁白、配音的编创练习更体现中学生的知识储备以及学段特点。
最后,教师要在课堂中体现对学生鼓励性的评价,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引导者的新课标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