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重点:
理解二分法的基本思想,把找方程近似解转化为缩小函数零 点所在区间,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根之间的联系,对函数与方 程的关系及化归思想有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的关系,也学习 了方程的根的存在性定理。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有什么关系?
2.还记得根的存在性定理吗?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复习的习惯,对上节课的复习为本节 的学习提供了知识保障。
(二)新授环节

【设计意图】学生进一步总结用二分法求方程近似解的思维过程,归纳解题步骤,使学生由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通过归纳总结形成二分法的理论知识,训练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巩固新知
根据练习,请思考用二分法求零点的条件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辨析什么情况下适合用二分法求零点,进一步巩固如何判断零点所属区间的方法。
教学方案特色:将问题导学法、讨论法、游戏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完成本节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计算体会二分法,感受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近似思想、逼近思想、算法思想。
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事项:
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已经学习了“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理解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根的关系,并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思想,这些成为本节知识学习的生长点,在用二分法求近似解的步骤中又渗透着算法思想,为今后的算法内容学习埋下伏笔。但是学生对动态与静态的认识薄弱,对于函数与方程的联系缺乏一定的认识,这些都给学生在缩小零点所在区间的过程造成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思考和总结,使他们理解问题背后的本质从而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