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面的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野艾

  史小溪

  多风而温馨的春天一过,陕北高原便进入漫长的干旱季节。高原在热浪中沉重地喘息,可野艾还是在这季节蓬蓬勃勃地生长起来了。

  野艾,亦叫艾蒿,野生在田畔、沟壑、荒坡、路边及那些潮湿的河谷洼地,陕北高原广阔纵横的土地上,到处遍布着这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迈着散漫的步子,你走过田畔、山坡和荒野,立刻会感到空气中流荡着清新的苦香。风顺着山谷舒卷地自由自在地弥漫,你不由得停下脚步,掐一枝野艾,闻闻,会像第一次才发现似的小声叫出声来:呀,好香!

  然后,把它轻轻放在手中珍爱地搓揉着,流连忘返地在那儿久久徜徉。

  这是和奇花异卉不同的一种独具风流的苦香。

  高原上的农人们和野艾有着相濡以沫的感情,他们祖祖辈辈一遍一遍重复着那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浓郁的风俗和那些充满神奇奥妙的事情。

  初夏的端阳节,野艾仅一尺来高,还带着春天的鲜嫩、水灵,细长的羽状叶片披一层银灰色柔毛,在东南风中姗姗摇曳。黎明,人们便兴冲冲地从河畔、坡地拔些挂着露珠的野艾带回家——在住宅门墙上方交叉悬挂,驱祭五毒,共禳不祥。人们还要早早叫起自己的孩子,到河边清洗双目,给耳缝间别枝艾叶。“端午不夹艾,蚂蚁夹老赖。”这是高原上老幼妇孺尽知的俗语,“老赖”在当地泛指男性的睾丸。还要给女孩子脖颈间项链似的用五色彩线系一香包,香包里包有五谷、铁屑、艾叶诸物,寓意消除祸患,躲避蟊蠹危害之灾。高原人以自己不可改变的信念,倾注于野艾一种神圣而忠厚的笃爱。野艾燃烧的烟能驱蚊蝇,从五月起,农家就开始束些粗糙的艾绳了,以对付那些厌恶的饕蚊。那艾烟袅袅地带着芳香,带着农家和谐袒露的夜话走进梦乡。野艾更可入药,当地有“艾可配百方”之说,民间偏方以它营血,暖子宫,祛寒湿。将艾叶晒干捣碎而成艾绒,中药针灸时用来治病。荒僻偏远贫穷落后的陕北高原古来缺医少药,农家便祖传盛行多种艾的秘方:小孩疝气、腹部疼痛、不良撮口习惯,皆用艾绒加麝香或大蒜在有关部位灸疗。赤痢白痢,则用艾叶加生姜和少许红糖煎服医诒……

  许是野艾的强悍功能,才使高原人赋予它一身钟灵毓秀之气吧。

  时令跨入六月的高原,长空青蓝、透明,太阳开始火焰一般燃烧。庄稼旱得几乎无望了,农人们便到处捕捉金龟子。那是一种铜绿色的大甲虫,在夏天旷野上轰炸机般地飞舞,有时会在夜晚嗡嗡地闯进家来。

  一把捉住,即选择最亮红酷烈的晌午,把艾绒粘其背上点燃,然后放飞,任其翱翔上苍。那金龟子因受着艾火煎熬,会没命地腾空而起,越飞越高,在空间留下一道道虚光。这艾绒点燃的火,称天火,他们托金龟子向上苍传递神秘的“天火”讯息:老天爷,慈悲受苦人吧,整个地面已燃烧得无法生存,连不畏干旱和饥渴的艾蒿都再难忍受了……古老淳厚的高原人,永远传递着这无望和未卜的寄托,又那样充实和顽强地活着。

  整个漫长燠热而干旱的炎夏过去以后,高原便进入连绵多雨的秋的节气了。秋天的潮雾野马般地奔驰,显影似的洇出山野播种小麦的农人和耕牛。野艾在这时开始开花了,蕴藉着伟大的厚爱和成熟,微微弯曲的枝头挤满细密而小俏的米黄花序,扩散温馨,苦香,和着秋风唱着自己的热恋和礼赞。站在高原上凝望这派大自然景象,会使人许许多多的联想自由自在驰行,会使人的视觉和心灵都产生一种至高无上的愉悦。

  啊,田畔、沟壑、荒坡、洼地、路边的那些野生野长的苦香的野艾,尽是为着博大、自由和高贵的土地而开放的,也为高原人的那种与世固有的贫瘠、辛酸、艰涩和祥和、安乐而开放。繁衍在陕北高原上的农人们永恒不息地爱着这郁郁葱葱随处可见的野艾。

  问题:

  (1)根据文意,说说高原人重复哪些与野艾有关的古老风俗和神奇事情。

  (2)结合文中对“野艾”的描述,谈谈你对“独具风流的苦香”的解释。

正确答案
(1)端午节在住宅门墙上挂艾、在孩子的耳缝间别艾、在女孩的香包里包艾,以消除祸患;以艾烟驱蚊蝇,以艾配百方(以艾入药);用艾传递“天火”讯息。

(2)味涩苦而气留香。在贫瘠的土地上随遇而生,却流芳人间,寄寓希望。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单选题 “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专业性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名言与出处,对应正确的是( )。 A.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论语》 B.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管子》 D.四海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诗人中,以边塞诗著称于世的是( )。 A.曹操 B.岑参 C.李白 D.陆游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国家是( )。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瑞典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通过研究宋、元、明、清等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同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我国封建社会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相脱离的。该研究中运用的逻辑思维方法是()。
A 类比 B 归纳 C 调查 D 综合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下列说法或做法不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关爱学生”规定和要求的是( )。 A.尊重学生人格,保护学生安全,平等公正对待全体学生 B.减轻学生学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关于鲁迅《风筝》的导入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 ) A.课前播放歌曲《三月三》,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B.多媒体显示清代高鼎的《村居》导入新课 C.让学生讨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某教师衣着邋遢,不讲个人卫生,他认为教师课教好就行了。这位教师的言行违反了哪一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 A.教书育人 B.为人师表 C.严谨治学 D.爱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某班学生做完早操回到教室,忽然有人发出“哎哟”的叫声,老师发现原来有人在班干部的凳子上反钉了几个钉子。下列处理方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立即查找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单选
单选题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要求把班主任工作( ) A.当做“主业” B.看做教学工作以外必须完成的任务 C.看做教学 D.看做德育工作
A A B B C C D D E E
查看
刷题小程序
中学综合素质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