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案例题 某施工单位承接了高速公路施工,K8+126 处有一座主跨为 9×30m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空心板梁桥,该桥为旱桥,中间桥墩位于低洼地带,地下水较低,地质条件为硬土。基础采用人工挖孔桩施工工艺,上部结构采用预制吊装,梁体采用后张法施工。在人工挖孔桩施工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 1:依据导线总水准点测量控制网资料和施工设计图上的桩位平面布置图,测定桩位方格控制网和高程基准点,确定好桩位中心,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画出上部圆周,并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桩位线定好后,作好护桩,监理复查认定不合格。
事件 2:开挖桩孔应从上到下逐层开挖,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有效控制桩孔的截面尺寸,当挖到第一节完毕时,模板预留 0.3m 以上高出原地面,每节的开挖高度应根据土质和设计而定,一般以 0.9~1.2m 为宜。第一节开挖完毕后,支护壁模板,护壁模板支好后应立即浇筑护壁混凝土,护壁材料采用 C20 混凝土,护壁厚度为 10cm,人工浇筑,人工捣实,护壁混凝土应根据气候条件,一般情况下浇灌完毕须经 24h 后可拆模。挖孔桩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事件 3:预应力张拉。将钢绞线穿入波纹管道内(钢绞线下料长度考虑张拉工作长度)进行张拉作业。张拉使用的张拉机及油泵、锚、夹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配套使用,配套定期校验,以准确标定张拉力与压力表读数间的关系曲线。按设计要求在两端同时对称张拉,张拉时千斤顶的作用线必须与预应力轴线重合,两端各项张拉操作必须一致。预应力张拉采用“双控”。
事件 4:施工单位在第 2 片梁的张拉过程中,出现钢绞线的断丝现象,据检测,断丝数量超过设计规定的允许数量。
【问题】
1.指出事件 1 中的错误并改正。
2.事件 2 中模板预留 0.3m 以上高出原地面的原因是什么?
3.写出挖孔桩示意图中 A 和 B 的名称。
4.写出事件 3 中双控指的是什么?
5.事件 4 中施工单位应该如何处理?

正确答案
1.错误之处: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画出上部圆周,并撒石灰线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改正:以桩位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作为桩孔开挖尺寸线。
2.原因是防止地表水流入孔内。
3.A 是护壁,B 是模板。
4.采用双控,即以张拉力控制为主,以钢束的实际伸长量进行校核。
5.施工单位应对断丝钢束卸荷、退锚、换钢束,重新张拉至设计应力值。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路堤填筑前应进行试验路段施工,试验路段的长度不宜小于( )m。
A 50 B 100 C 150 D 200
查看
单选
在路堤与桥头衔接的地方处理软土地基采用的方法是( )。
A 加固土桩 B 刚性桩 C 地基隔离墙 D CFG桩
查看
单选
由连续密级配矿料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结构为( )。
A 密实悬浮结构 B 骨架空隙结构 C 密实骨架结构 D 连续级配结构
查看
单选
下列应洒布粘层的是( )。
A 半刚性基层上铺筑沥青层 B 沥青混凝土面层与检查井侧面之间 C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下面层和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之间 D 多雨地区空隙较大的沥青面层下部
查看
单选
当承台底层土质为松软土,且能排干水施工时,承台底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 按天然地基上修筑基础的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B 挖除松软土,换填10~30cm厚砂砾土垫层 C 用静水挖泥方法换填水稳性材料,立模灌注水下混凝土封底 D 在板桩围堰内填入砂砾至承台底面标高
查看
单选
关于悬臂浇筑施工,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挂篮试拼后,要进行荷载试验 B 临时固结在条件成熟时,需采用动态破碎的方法,解除固结 C 桥墩两侧悬臂施工应平衡、对称,实际不平衡重量不宜超过梁段重的1/4 D 悬臂浇筑前端顶底板的标高,应根据挂篮前端的垂直变形及预拱度设置
查看
单选
承重结构以承压为主的桥型是( )。
A 梁式桥 B 拱式桥 C 悬索桥 D 刚架桥
查看
单选
关于通信系统的电源线敷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交、直流电源的馈电电缆应统一布设 B 电缆线与设备端子连接时,不应使端子受到机械压力 C 电源线的规格,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D 采用胶皮绝缘线作直流馈电线时,正负线两端应有统一的红蓝标志
查看
单选
下列属于流水施工空间参数的是(
A 流水节拍 B 流水步距 C 施工过程数 D 施工段
查看
单选
下列有关盾构法施工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盾构始发前应验算盾构反力架及其支撑的刚度和强度 B 泥水平衡盾构施工掘进,泥浆压力与开挖面水土压力、排水量与开挖量应保持平衡 C 始发时刀盘可以直接破除洞门围护结构 D 盾构机掘进应进行同步注浆作业,为提高背衬注浆层的防水性及密实度,还应在同步注浆结束后进行补充注浆
查看
刷题小程序
公路工程管理与实务题库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