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1: 第1年应计利息=(0+4300×50%×60%÷2)×7%=45.15(万元)
第2年应计利息=[(4300× 50%×60%+45.15)+4300×30%×60%÷2] ×7%=120.55(万元)
第3年应计利息=[(4300×80%×60%+45.15+120.55)+4300×20%×60%÷2]×7%=174.14(万元)
建设期贷款利息=45.15+120.55+174.14=339.84(万元)
第4年初的累计借款=4300×60%+339.84=2919.84(万元)
问题2:

生产期前6年等额本金偿还法,每年应还本金为:2919.84÷6=486.64(万元)
问题3:
其他资产年摊销费=450÷9=50.00(万元)
固定资产年折旧费=(4300+339.84-450)×(1-5%)÷10=398.03(万元)
问题4:

问题5:

该项目总投资收益率ROI=17.09%,高于行业投资收益率7.8%,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ROE=28.65%,高于行业净利润率10%,表明项目盈利能力均大于行业平均水平。因此,该项目是可行的。
解析:
本案例主要考查涉及亏损年份的利润与利润分配表的财务评价及相关知识要点。《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将“利润表”修订为“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与原本科目财务评价所采用的“损益表”相比,内容更为详尽,表内项目设置更为细化,尤其是出现项目投产期初利润总额为负值(即亏损年份)的情况时,需采取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三表联动的方式计算填写表内相应项目。其中,亏损年份需通过临时借款补齐还款额不足部分是2009年版工程造价案例分析教材中的新增知识点;另外,利润与利润分配表中弥补以前年度亏损、期初未分配利润、可供分配利润、可供投资者分配利润、各投资方利润分配等项目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计算与填写过程需熟练掌握。具体题型架构如图1—10所示。

问题1按照建设期各年投资计划和贷款额度计算建设期贷款利息,由此得到运营期初累计贷款。
问题2以建设期贷款利息为基础,按照等额本金偿还法计算建设期借款(即长期借款)各年还款本息;按照流动资金贷款利率及还款方式计算各年还款本息,以此为基础编制还本付息计划表。
需要说明的是,运营期第1年(即计算期第4年)为亏损年份,该年可用于还款金额(即该年折旧费与摊销费之和)与应还款金额的差额需通过临时借款筹集。临时借款还款方式为借款后第2年一次还本付息,利率以流动资金借款利率计。上述还款过程也应在还本付息计划表中予以体现。
问题3由建设期投资额、建设期贷款利息以及各种资产的分布情况,得到固定资产原值,根据固定资产残值率和折旧年限计算固定资产残值和年折旧费;根据其他资产摊销年限计算年摊销费。
问题4根据总成本费用的构成项目,借助还本付息计划表编制总成本费用估算表;依据项目融资方案,借助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还本付息计划表编制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问题5根据利润与利润分配表计算项目总投资收益率、资本金净利润率。以上述财务评价指标的计算结果为依据,根据判别准则分析项目在财务上的可行性,作出相应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