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简答题:根据下面资料,回答11-14题
上大学时,从家到学校之间往返都乘火车,是那种速度慢、停靠站点多的绿皮火车。与慢车相匹配的常常是一个个并不起眼的小站。北营站就是这样的小站。
在北营站,上下车的旅客不多,以附近高校的学生为主。站虽不大,但位置重要,距离我们学校仅两三公里。去那里乘车对于学生们来说要比去大站方便实惠得多。小站就像一个不起眼的路人,记录下了匆匆过容的平淡记忆,偶然回味其间,能从那些记忆碎片看到透射出来的微光。
因为乘车时间大都在晚上,去北营站的小路又偏僻,所以来往其间的大多是男生。出于安全原因,女生很少走北营站,偶尔有女同学出现,也是结伴搭伙而行,但只有一个女生“DNA”除外。
我跟“DNA”认识纯属偶然。因为车站小,候车的学生大都挤在仅有的几条长椅上。慢慢地,经常出没于此的学生就熟了起来。“DNA”的与众不同,不是她长得漂亮,而是因为她学习的劲头太大。她学习的刻苦劲儿让人佩服,至少我是感动的。那时候,上大学国家包分配,上了大学就等于有了一份可靠的工作,像她这种利用候车时间还能抓紧学习的精神,我们连参加高考前都没有。记得第一次认识她时,她正在啃一本很专业的书。昏暗的候车室里,穿着朴素、灰头土脸的她,全然不顾周围人的存在。要不是书掉在我脚下,我顺手帮她捡起,估计我们永远没有说话的机会。书的封面上有很大的“DNA”字样,我递还她时,随口说了一句,这是关于脱氧核糖核酸的书吧。她兴奋地问我是哪个系的,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关于DNA的知识。交谈中,我了解到了她不 少的信息,但除了名字,所以只能叫她“DNA”。
她是生物系的,来自农村,家境并不宽裕。也许是因为意外遇到一个文科“知音”的缘故,她兴奋地向我介绍生物专业。那时候,考研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得知她刻苦学习的目标就是考研,从事生命科学研究,我很震惊。
我在小站后来又碰到过她几次,她依然是一副我行我素、忘我学习的范儿,我与她再无交流。
然而在我大二时又在小站邂逅了“DNA”。那天,她明显认出了我,有一种按捺不住的表达欲望。
说她第一次出远门到南方,考研成绩还好,面试时导师对她指点不少。对于她来说,不光是未来读研的一切让她兴奋,而且南方的一切也令她大开眼界。她说着还掏出一只装在瓶子里的小龙虾,说是在南方的水沟里抓的,其他几只在实验室留着试验用,这一只带回家让家里人看看新鲜。一个来自贫寒农家的女学生,除了学习成绩和几乎不用破费的“礼物”之外,确实无以回报家庭。她带回的这只小龙虾,更多的是向家人展示一种新奇的、别样的生物。
从那之后,我再也没有见过“DNA”,也不知道她最终有没有读研、读博。我想,凭她的努力和执着,一定不会错的,她会拥有美好的未来。
与为人熟知的大站相比,小站都显得有些寂寥,但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通向更大的站,每一个不起眼的小站都一定能让你抵达想要到达的地方。当年在小站昏暗灯光下努力读书的那个平凡女孩,想必一定到了她想要去的地方吧。
没有人能许你未来,除了你自己。
作者称女孩“DNA”,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6分)

正确答案
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借女孩所看书的封面上的“DNA”字样代称女孩,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女孩刻苦学习的人物形象特点。
(意思对即可)
查看解析

相关试题

单选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当众  当真  当务之急 B 哄骗  起哄  哄堂大笑 C 启蒙  蒙蔽  蒙头转向 D  折合  折腾 百折不挠
查看
单选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届时  银幕  运筹帷幄 B 描摹  深谙  责无旁代 C 决裂  教唆  文过是非 D 熬战  跨度  铤而走险
查看
单选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木船在风浪中剧烈地摇晃着,那人却稳稳地站立着,就像一个_______的骑士,骑在一匹_______的野马
A 技艺高超  横行无忌  一往无前 B 英勇无畏  横冲直撞  如虎添翼 C 勇往直前  狂放不羁  绝不妥协 D 身怀绝技  桀骜不驯  泰然自若
查看
单选
下列各句中下划线的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随着建设步伐的加快,大剧院、科技馆、会展中心、金融城……一座座大楼在这里<u>拔地而起</u>。 B 我们要<u>一鼓作气</u>、越战越勇,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 C 在当下的中国,电子商务正好赶上了技术进步和居民消费力提升的“双重风口”,可谓<u>前途无量</u>,大有可为。 D 由于“微信运动”特有的社交属性,人们越来越看重自己的运动步数,逐渐走出家门,<u>无所不至</u>地进行锻炼。
查看
单选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象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却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 各级财政部门要增添科学管理水平,特别是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的管理,要做到心中有数,全盘考虑,周密安排。 C 我国西部陆海新通道,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区域协调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D 这些牧民长期生活在马背上,他们随身携带的精美小刀,既可以用来宰杀、切割牛羊肉,肉烧熟了,又可以用它做餐具。
查看
单选
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树木的树冠能阻挡阳光而减少辐射热。当树木成片、成林栽植时,_______,而且由于林内、林外的气温
A ①③④②⑤ B ③④①⑤② C ④②⑤①③ D ②③⑤④①
查看
单选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7-10题 苔藓植物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植物之一,是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过渡类型,在地球上有超过4亿年的演化历史。苔藓植物的祖先悄然上岸,慢
A “变水性”是指苔藓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增加体内水分的贮存。 B 苔藓的根是假根,它不能吸收水分和营养,只能起到固定作用。 C 苔藓的茎没长出足够多的维管束,所以它不能运输水分和营养。 D 苔藓的叶由于缺少角质层保护,使得它对土壤和水分要求不高。
查看
单选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7-10题 苔藓植物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植物之一,是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过渡类型,在地球上有超过4亿年的演化历史。苔藓植物的祖先悄然上岸,慢
A “演化最成功”,主要指苔藓演化历史之长、适应陆生能力之强。 B “最早登陆”,是指苔藓最早实现了水生植物过渡到陆生的演化。 C “最早的定居者”,是指苔藓可最早生长在城市中混凝土斜坡上。 D “反应最明显”,是指苔藓在水分充足时可以立即进入休眠状态。
查看
单选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7-10题 苔藓植物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植物之一,是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过渡类型,在地球上有超过4亿年的演化历史。苔藓植物的祖先悄然上岸,慢
A 苔藓是陆生植物的急先锋,是“大自然拓荒者”。 B 苔藓是环境演替的先行者,是生态系统的开发者。 C 苔藓可以固沙,维持沙漠地表的稳定,保护环境。 D 苔藓可以制作微景观,为现代城市家居节省空间。
查看
单选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7-10题 苔藓植物是地球上演化最成功的植物之一,是从水生植物到陆生植物的过渡类型,在地球上有超过4亿年的演化历史。苔藓植物的祖先悄然上岸,慢
A 它们慢慢地在陆地上面站稳了脚跟。 B 即便在城市中苔藓植物也随处可见 C 小的蕨类、被子植物和昆虫迁徙而来。 D 可在数十秒到数分钟内复苏成嫩绿色。
查看
刷题小程序
语文(高起本、高起专)题库小程序